5月19日,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区张家坡隧洞顺利贯通。这也标志着渝西工程23座隧洞全面贯通,总长度达81公里。
据了解,此次贯通的张家坡隧洞全长14.13公里,北至大足区玉滩水库,南至荣昌区黄金坡加压站,日输水量近26万立方米,年均可达0.95亿立方米。投用后,荣昌区近百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将更有保障。
为保安全、抓进度,隧洞施工采取了悬臂掘进机机械开挖与钻爆法相结合的工艺,并严格落实“管超前、严注浆、短进尺、弱爆破、强支护、快封闭、勤监测”原则。
包括张家坡隧洞在内,渝西工程共有3座瓦斯隧洞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质条件较为复杂,经过砂岩、泥岩、灰岩等多种地层,穿越多条断裂带,受多种特殊地质构造叠加影响,施工过程中突泥、涌水、坍塌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,综合施工难度很大。
为克服掘进中的诸多难点,参建各方狠抓工序衔接,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,精准施策。
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长距离隧洞复杂地质超前物探技术,也就是运用探测精度高的大功率电测深成像以及地形校正技术,再结合精细地质测绘成果,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突泥突水、围岩坍塌、沉降变形等不良地质。
探索使用悬臂掘进机开挖工艺技术。这种技术具有开挖效率高、扰动小、隧洞成型效果佳等特点,为穿越不良地质、居民区提供技术保障。
针对隧洞煤系地层、不良地质等突出问题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。通过“智慧化大脑”,实时动态管理人员、车辆信息,洞内气体指标也全天候受控。
创新研究使用隧洞大流量污水处理施工工法,杜绝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;
创新提出底板透水层与排水盲管相结合的隧洞降水方法,解决了制约隧洞进度与质量的重大难题。
“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正有序加快推进,工程投资和实物工作量已达到90%以上,均超序时进度。”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
截至目前,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9.05亿元,圣中水库已下闸蓄水,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,东干线具备通水条件,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。泵站开工19座,其中2座建成投用,3座具备供水条件,其余14座将在年内建成投用。
下一步,市水利局将会同参建各方,进一步强化调度、倒排工期、打表推进,确保工程2025年全面建成,提前实现全线通水目标,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。
您即将离开“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”